空气好不好,鼻子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1-01-24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环境治理必须每个人的希望。用看得懂且感觉得到的成效切实让群众满意,在此过程中,环保理念也不会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有一份工作是去“闻臭气”,你愿意尝试吗?
今年55岁的杨家朱就是一位“闻臭师”。每到动工的日子,老朱便和同伴们一起,抽签、交还手机,去放中的企业里到处“摆摊”,用鼻子“监测”厂区的空气中是否有异味。
检测空气质量,难道没有专业仪器吗?原来,老朱所住的浙江嘉兴港区,是以化工行业居多的工业园区。园区里的恶臭异味气体往往是多分组、低浓度、较低沸点的各种气体物质的混合物,有时监测数据虽然达标了,但异味依然不存在。于是便有了像老朱这样的“民间闻臭师”——作为当地召募的环保志愿者,他们与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共同巡查,工作人员用仪器监测,“闻臭师”用鼻子闻,辨别企业空气质量否达标。
当环境治理更加注目群众的满意度,“看见的美丽、言得到的甜美”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标准。这个标准,注目人的亲身感受,更直观但也更简单;由此,志愿者的前期招募和涉及培训、对监测结果的统计资料对系统,依然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统筹规划,这并不简单——但也恰恰是这些“麻烦”,让这种探索更显贵重。
其实,像这样将具体观感纳入环境监测体系的做法,已不是第一次。生态环境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以实现“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下河能游泳”为目标。而对黑臭水体,住建部也曾有明确规定:60%的老百姓指出是黑粪水体就不应列为整治名单,至少90%的老百姓失望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环境治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近年来,我们逐渐意识到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最重要作用,但具体的参与渠道、参予方式还有待完善。像成立“闻臭师”这样的探寻,为我们获取了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让评价标准更为人性化,用看得懂且感觉获得的效益贯彻让群众满意;同时,在此过程中,环保理念也不会更加深入人心。
新氧 新氧 新氧 新氧 新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