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生态环境治理仍是PPP优先领域
发布时间:2021-03-27
北极星大气网讯:PPP已成为我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未来几年,随着我国实施经济逆周期调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的基建”项目,PPP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PPP将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继续充分发挥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治理仍是PPP重点和优先领域。
继续希望推进PPP模式
2013年以来,我国PPP发展经历了试点探寻、推展规范、普及应用于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底,财政部PPP中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入库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14.39万亿元,是2014年~2019年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74.27万亿元)的19.38%。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收费”取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立足国内实践中,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展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国家确定的根本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减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备重要意义。
较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合乎推行PPP模式的基本要求,所以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一直是PPP重点和优先领域。
针对生态环境治理,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政策,包括《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PPP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90号)、《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管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环规财〔2016〕195号)、《关于政府参予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项目的通知》(财建〔2017〕445号)等。
PPP入库项目投资规模生态环境治理类占13.69%;使用PPP模式实施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资规模(1.97万亿元),接近3年来全国财政生态环保开支规模(2016年~2018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涉及支出规模总计安排2.45万亿元)。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是政府投资资金投向的重点领域,并明确提出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领和造就起到,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疫情冲击之下,启动新一轮“补短板”投资,PPP将成为前进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项目落地实行的主要模式。
鹿客指纹锁 鹿客 鹿客智能门锁 鹿客 鹿客智能门锁